中国是最早发明织绣和印染的国家之一。早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用麻、丝织作平纹组合或罗纹组合的“布”。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罗纹葛布。经密度为10根/厘米,纬密:地部为13—14根/厘米,有纹部为26—28根/厘米。1958年,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盛在竹筐里的绢片、丝带和丝线,同时出土的还有几块炭化了的苎〔zhu柱〕麻布。经有关部门鉴定:绢片为平纹组织,经纬密度为每厘米40根;丝带为10股带子组合,每股单纱三根,有平行的人字形织纹。这些平整细巧的丝织品,都是以蚕丝先缫后织的产品,技术上达到相当娴熟的程度。这说明在此之前先民的织作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我国古书说黄帝之时“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功”,看来并不是完全向壁虚构。
我国棉花大面积推广较晚(东南、西北边疆地区种植、利用棉花较早,但唐以后才传入中原,元明以后才南北种植、推广)因此我国古代长时期的服饰原料主要是葛麻和丝。葛麻织作的织物古代称“布”,丝织作的织物古代称“帛”。在男耕女织的古代,治丝绩麻都是妇女的事,因此我国古代把解决穿衣问题的工作(如纺织、缝纫,刺绣等)统称“女红〔gong工〕”。
商周时期,我国的麻、丝纺织技术已相当完善,多彩织花的“锦”和把绘画刺缀在纺织品上的“绣”已有相当的发展。据考古发现,商代中、后期的墓葬中已发现了平纹的“纨”、绉纹的“縠〔hu胡〕”、绞经的“罗”、斜纹或回纹的“绮”和双经双纬的“缣”等。到战国中期,各种丝织品和各种绣品已十分繁盛,光彩夺目。如1982年发掘的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一个墓发现的丝织品就有绢、绨、纱、素罗、锦、绦、组、彩条纹绮、刺绣多种,颜色有红、黄、绿、蓝、紫、棕、黑、黄、褐等,绣纹有龙纹、凤鸟纹、动物纹、几何纹等,其织造方法使用了平纹地经线提花、分区配色“挂经”、纬线起花、针织单面提花等先进技术,满目琳琅,美不胜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