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以“观赏”、“玩赏”为主,它的主要作用是用造型、绘画工艺直接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观赏玩乐之中同时也受到传统的教育。这一类工艺大多是随着民间风俗的发展而流行的,因此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传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顾名思义,年画与过年有关。在古代,每逢春节,人们往往有贴画的风俗,以此来点缀、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但当时并无年画这个称呼。年画这个词,是清代后期才有的。我们现在见到的“年画”这个词,最早出于李光庭在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写的《乡言解颐》。该书“新年十事”中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同时作者还赋诗一首:“依旧葫芦样,春从画里归;手无寒具碍,心与卧游违。赚得儿童喜,能生蓬荜辉;耕桑图最好,仿佛一家肥。”由此我们可知,当时所谓年画,即农村旧历新年扫清屋舍后粘贴的木版彩印画,其内容大多是反映劳动人民喜庆丰收的《庄稼忙》、表现人生仪礼的《孝顺图》和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蓬荜生辉”,寄托劳动人民渴望农业丰收、家庭和顺、生活安定的愿望和理想。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表明,新年贴年画的风俗来源于古代的贴门神。早在2000多年前,汉代的大经学家郑玄注《礼记》,就记载了我国古代祭祀门神的习俗。古代居住条件差,虫蛇猛兽常闯入室中。古人为了趋吉避凶,希望门上神灵多负些责任,于是就经常礼祀门神,以达到驱鬼避害、卫护门户的目的。但那时门神还只是抽象的概念,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物象。《周礼·春官》有“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的记载,虎门是路寝(周天子每日办理朝政的地方)之门,在这重要的地方门上画虎,表示这里有猛虎守卫,这显然是以猛虎为门神。1978年夏,湖北随县发掘擂鼓墩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时,在内棺左、右侧板上的户牖旁边,发现了绘有手拿双戈的人形怪物,这可能是曾国流行的门神。考古发现的大量古人墓门上面目狰狞、胡须飞动的守门神像,大概也有同样的作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