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简略地回顾历代车辆演变过程之后,再对车的有关部件加以介绍。
古车作为载车部分的车厢,叫“舆”。“舆”的左右两边立的栏杆和木板,叫輢〔yi以〕,可以凭倚远望。前面手扶的横木,叫轼。人在行车途中对他人表示敬意的动作,也叫轼,即扶轼低头。舆后面的横板或栏杆,叫轸〔zhen枕〕。轸上留有缺口,以便乘车人上下。古时人们一般都是从车的后边上下车的。车身上拴有一根绳子,供上下车时使用。这根绳子,叫绥。《论语·乡党》曰:“升车必正立执绥。”
车的运转部分主要包括轮和轴。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叫毂,用以贯轴。车轮的边框,叫辋〔wang网〕。连接辋和毂的是辐。车轮的辐条有多有少,一般为30根。《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这叫辐辏〔cou凑〕。车轴是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叫軎〔wei卫〕。轴头上有孔,用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约三四寸,俗称销子。车轴横在舆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轴绑在上面。它的形状像个爬伏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也叫輹〔fu复〕。
旧式车轮(取自《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关于制作车轮的技术要求,早在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中就有了明确规定,具体要求有下列10条:一是对车轮要用工具规尺进行认真的校准,使其外形为正圆形;否则轮子与地的接触面就不可能尽量小,因而也就转不快。二是轮子平面必须平正,可将轮子平放在同轮子同样大的平整的圆盘上进行检验,看两者彼此之间是否密合。三是要用悬线察看相对应的辐条是否笔直。四是要将轮子放在水中,看其浮沉是否一致,以确定轮子的各部分是否均衡。五是要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的尺寸和重量都要一样。六是要求轮子的整体结构必须非常坚固。七是要求车毂的粗细、长短要适宜。要依据有利于转动和稳定的原则,对不同用途的车辆可选用不同尺寸的毂。八是要求轮子的直径要适中。太大,则人上下不方便;太小,则马拉起来很吃力。九是对轴的要求有三条:选材精良,坚固耐磨,转动灵便。十是对整个车轮都必须选用坚实的木料等等。由此可见,当时的技术要求是很严格的,其考虑是十分周全细密而又符合科学原理的。《考工记》还对车舆材料的选择及其连接方法,对车辆其他部分的制作,对不同用途车辆的要求等问题分别进行了叙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