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中国古代烧陶制瓷中的化学成就 第二节 中国的古瓷及其化学成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瓷器是在白陶、印纹硬陶及釉陶的制作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如原料的筛选、淘洗精制、加工制泥、拉坯成形以及入窑烧制等的工艺过程都借鉴于各种制陶工艺,或者说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瓷器与这三类陶器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即在原料选取和烧成技术上有了飞跃进步和突破。那么具备了什么条件才算是瓷器了呢?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尽管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然而公认的有这样几项:第一,胎体原料应是白色的瓷土,这种粘土的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它以Al2O3含量高、碱性氧化物含量低、Fe2O3含量格外低(一般在2%以下)而区别于陶土,所以瓷胎是洁白的。第二,必须是在高温下烧成,一般中国古瓷的烧成温度在1150—1300℃,胎体基本烧结。但各地所产瓷土成分不同,烧成温度也不尽一致,所以主要看它是否烧结。第三,表面施有一层玻璃釉质。第四,器物烧成后吸水率小于1%。这与烧成温度有关,温度高,胎体烧结程度高,吸水率当然也就降低了。第五,胎体坚硬,壁薄,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十分悦耳,而且对着日光照看时,似有半透明之感。这些条件以前三项化学因素最为基本。可见白陶、硬陶、釉陶的发明,就在这些最基本的方面为瓷器的创制准备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条件。

瓷器的出现当然也有一个过程。在商代时青釉器出现了。这类器物的胎体成分有相当大的差别,其中有的接近于瓷土,含铁量小于3%,胎色呈灰白、淡黄、灰绿或浅褐色,烧成火候一般高达1200℃,胎体基本烧结,断面还往往闪现贝壳光泽,吸水性也相当低,石灰釉与胎体的结合相当牢固。这些特征表明青釉器基本上符合了瓷器的条件,本质上已体现了瓷器的要求,只是在胎质的白度以及釉的均匀性和透明度方面还有待改善,所以目前有些陶瓷史家倾向于称这类青釉器为“原始瓷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