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谭门青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要寻找理由往电影资料馆欣赏“谭家明的电视影片”特辑,我认为绝对没有任何难度,个人甚至认为每一位对本地影视文化爱好的支持者,其实都应该多多支持。

从文化保育的角度去探索,单是《王钏如》(1975)中对尖沙咀火车站的影像纪录(火车站于1978年拆掉,仅剩下钟楼),已足以令人眼前一亮。若然就题材的开放及大胆度而言,《王钏如》探讨闺中少妇因性苦闷而找陌生男人解决性欲,又或是《汪明荃》(1976)直接钻入抑郁症病者的内心深处,又或是《杨诗蒂》(1976)剖陈离婚夫妇再见亦是朋友式的自由性爱态度等,这些都不是往后本地电视发展史上敢于涉足的范畴,回首看来当年一切至今更成为凤毛麟角的孤寡“意外”。至于提及作品的实验性,“七女性”系列中《岸西》(1976)对镜直落的喃喃独白,《芳踪》(1977)故意把主人翁容惠雯的陌生化构思,即使于今天看来仍然新意满溢——那确实是一风起云涌的时代,有足够空间供有才气的创作人驰骋展翅。

一、“直播”思考

但我得承认在看谭家明的电视影片之际,自己脑海中其实不断在胡思乱想。当不同人都说1974年的宝生银行劫匪挟持人质案,连续17小时的现场直播是电视时代威力的最佳说明,那么吕大乐称为个人的印象观察大抵也不仅流于谦辞,它的时代意义应该广有共鸣。此所以龚启圣及张月爱撰写的《70年代香港电影、电视与社会关系初探》,便断言宝生银行的17小时直播,直接催生了后来丽的电视之《大丈夫》及《十大奇案》等剧集——把社会事件尽快融入戏剧世界,成为当年电视战争中的最新杀手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