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拿下河北,这是朱全忠的信念,也是他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块心病。越是打不赢,朱全忠越要打,这是他的习惯,也是朱全忠坚忍不拔的品性。可这次不灵了。
罢免征讨河北的大元帅王景仁之后,朱全忠又任命了一员征伐河北的大将,此人名叫杨师厚。杨师厚能征惯战,骁勇非常,只不过长期笼罩在葛从周、朱友恭、刘知俊等大将的阴影之下,没有及早地发出绚烂的光彩,属于晚年得志,可以说是朱梁帝国的最后一位帅才。
杨师厚原本是李罕之的部将,不太爱说话,整日里寡言少语,做事情沉稳干练,一向为人很低调。但是杨师厚擅长骑射,马背上一张弯弓有百发百中的本事。看来李罕之能够与朱全忠争锋周旋了很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李罕之本人能冲能打之外,其手下不乏良将。朱梁阵营中有好几员猛将都是从李罕之那里招降来的,李罕之失败之后,杨师厚与李铎、何絪等投降了朱全忠。
朱全忠基本不杀降将,特别是对勇猛善战的将领,朱全忠都会一一加以录用。这一点是朱全忠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是朱全忠比一般的藩镇诸侯高明之处。朱全忠善于招聘与容纳文武人才,保障了朱梁军事集团内新鲜血液的补充与接替。否则,朱全忠军事集团也不太可能由弱变强,历经几十年所向披靡,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割据诸侯,吞并了一个又一个大小藩镇。海纳百川的度量,是所有成就大事的大人物的共性品质。
其实杨师厚也是战功赫赫,只不过没来及显露在聚光灯下。随便数一数杨师厚的业绩足可以震撼天下。此人曾跟随朱全忠参与了挟天子的大行动,入凤岐“迎接”昭宗,击败李茂贞主力;曾在东征过程中击溃劲敌王师范,平定胶东,升官到了徐州节度使;在南讨战役里一战击败赵匡凝,将湖北纳入宣武辖区。朱全忠做皇帝后,加封杨师厚检校太保、同平章事,第二年又加封检校太傅。刘知俊反叛朱梁之后,杨师厚与刘鄩奉命率军西讨,下潼关,破长安,迫使刘知俊西退。此时,杨师厚战功业绩达到了顶峰,逐步晋升入朱梁帝国的头号大将班列。王景仁被李存勖在柏乡打败,这对朱梁的士气是个极大的挫折。朱全忠遍观大将班列,此时可用之人非杨师厚莫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