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宗皇帝解脱了,去了极乐世界。他的弟弟又被迫走上了大唐帝国的领导岗位。虽然是被逼做皇帝,但其过程的凶险不亚于主动夺权。
昭宗原名李杰,即位前改名李敏,即位后更名李晔。奇了怪了,唐朝的皇帝怎么喜欢改名字?懿宗本名李温,成为太子监国后改名李漼;僖宗本名李俨,做皇帝后改名李儇;位子变了,名字也要跟着变,万象更新啊!真是时髦!
李晔是懿宗皇帝的第七个儿子,与僖宗李俨为同一母亲所生,比李俨小五岁。李晔与李俨的关系一直很和睦,很亲密,兄弟手足情深。李俨对李晔很爱护,李晔对李俨也很忠诚。李晔年纪轻轻就做了大官,授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押奚契丹、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寿王。其实李晔一直也没有去过藩镇赴任,他手握禁中兵权,始终位居宫禁,紧紧跟随僖宗李俨左右,即使颠沛流离也未曾片刻离开。这是僖宗皇帝在人心惶惶、度日如年的执政时期唯一可以倚重信赖的人,也是唯一可以在危难困苦之时做感情寄托的人。
李晔读书十分用功,擅长属文,思维敏捷,尤其喜好儒术,常常仰慕儒家大圣大贤,并按照儒家所主张的修身立业的标准严于律己,养浩然正气于内,修挺拔俊朗之形于外,很有一副百毒不侵的派头儿。
僖宗李俨病情垂危之际,还没有认真考虑过皇朝帝国的接班人选,这令本就心神不定的朝廷大臣们更加茫然不知所措,六神无主。当时,吉王李保有贤德之名,多数大臣对他印象不错,呼声很高。很多人认为李保会是最佳接班人选。至于李保如何贤德,名气如何大,群众基础如何牢,被否决的阻力如何小,其实深可怀疑,而且大大怀疑一把也未尝不可。因为包装投机的成分在风波诡谲的宫廷斗争中总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况且晚唐基本没有了稳定的太子制度,火烧眉毛才临时拉一个王子来推上皇帝新岗位,至于拉到谁完全是没准儿的事,全看操弄权柄的文武大臣如何站队了。史书中只有“吉王保,咸通十三年封,文德元年八月九日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仍加食邑三百户”几句话,算是李保的全部身世,其他难以得知。不过这位李保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年龄在寿王李晔之上,排位靠前。诸位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个似乎不太起眼儿的因素,年龄这玩意儿在中国社会特别灵验,而且是百试不爽。一旦分房子、晋职称、提干部、甚至出国上学进修之类的棘手问题最后无法处置,往往会将“年龄、工龄、教龄”高调推出,如此则喧嚣嚷嚷的众人立即噤声。因为,只有年龄是无法逾越、无法赶超、无法埋头苦干来改变的,怪只能怪自己从娘肚子里晚出来。论资排辈是中国社会历史悠久传承不辍稳如泰山人人痛恨而又人人喜欢的东西。既然李保没什么缺陷,又有不少人对他寄予厚望,这时候,里里外外的大臣们就议论着酝酿着操作着跃跃欲试着要拥立李保出任新皇帝。可是,这位似乎具备多方面优越资质的种子选手的接班之路,被一个人堵死了,而且是彻底堵死。这一个人的阻力远远大于朝中文武群臣的推力。此人就是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杨复恭。这个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到底是个什么官?如果粗略套用一下的话,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政委。而且是实职,不是荣誉虚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