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读书篇 五、绝大部分学问就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题解

本篇包括曾国藩自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至道光二十四年九月间写给几位弟弟的四封信。

信中所涉读书治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譬如:只要立志真,读书不择时地;君子之志即君子所忧;《大学》三纲领,即明德、新民、止至善,而其要在格物与诚意两项;明师益友重重夹持令自己自新。总括说来,其核心是在讲读书的目的。

曾国藩终其一生都是以儒学作为他安身立命的归宿的,因此将自己修炼成圣人是他始终不渝的目标,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用这一目标去指导自己的弟弟和子侄。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读书,而读书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动机、明确目的。这就是立君子之志,就是有民为同胞、物为同类的器量,就是要内修圣人之德,外建王者之功。其理想的标本就是尧舜禹汤与文武周公。因此他才批评六弟因小试失利便埋怨命运不佳是没有君子之志与君子之忧。当然,外王是不容易实现的,至少是在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之后的事情。曾国藩特别可贵的一点就是教诲弟弟们不要把宝全部押在功名上,譬如对四弟,当他看出四弟并非是求取功名的材料,就力劝四弟淡去科举功名之想转行孝悌。在这里曾国藩谈出了一个关于读书的重要思想,即读书的目的轻于文章而重在践行,同时也体现出曾国藩因材施教的一贯思想。而且由此其弟兄的分工也大抵形成,日后终其一生,四弟都是专司家务,以解除曾国藩及另两位弟弟在外安心国事的后顾之忧。

归结起来,曾国藩关于读书目的的阐述,恰是孔孟之道亦即儒学经典的要义所在。人生最佳的境界当然是内圣外王,没有外王,退求内圣,而内圣与外王相比则更其根本。那么内圣的实现途径,则在于格物明理和诚意践行。格物明理,实际讲的是求知,求知是求的圣贤之知,圣贤之理,从他的信中可知,他对格物的“格”字讲得特别深透。诚意践行,就是践行,就是行,就是做,他强调的是行圣贤之行,也就是做圣贤所做的事。譬如说“孝悌”,他对四弟说:现在的人都把“学”字看错了,如果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部分学问就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了,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力就是一分学问,尽十分力就是十分学问。如今人学习都是为了科举功名,对于孝悌伦理规则的大道理,反而好似和书不相关。却不知书上所记载的,写文章时替圣贤说的,不过是要讲明这个道理。倘若事事做得好,即便笔下说不出又何妨!倘若事事不能做,并且有负于伦理纲纪的大道理,即便文章写得再好,也只可算是个名教中的罪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