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读书篇 十一、书学案小识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题解

这篇文章写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是曾国藩为唐鉴先生的《国朝学案》(《国朝学案小识》或《学案小识》)校对付刻后所写。

唐鉴(1778-1861)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检讨、御史、府、道、臬、藩等官,道光二十年(1840年),内召为太常寺卿。唐鉴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被誉为“理学大师”,当时许多知名学者都曾问学于他。曾国藩则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慕名投拜这位湖南老乡前辈,请教“检身之要,读书之法”,只一席谈话,就令曾国藩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听之昭然,若发蒙也。”可以说,曾国藩师事唐鉴,对他的一生行事、修身、做学问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曾国藩从人的属性入手,理出古代圣人详知万物的途径和方法,都是依据具体事物而穷究它的道理(即物穷理),并非由朱子一家首先作出的解读。进而指陈治学上的各种偏颇与流弊,在此基础上,阐明唐先生《国朝学案》一书的要旨与特色。

唐先生撰辑《国朝学案》,命国藩校字付梓。既毕役,乃谨书其后,曰:

天生斯民,予以健顺五常之性,岂以自淑而已,将使育民淑世而弥缝天地之缺憾。其于天下之物,无所不当究。二仪之奠,日月星辰之纪,氓庶之生成,鬼神之情状,草木鸟兽之成若,洒扫应对进退之琐,皆吾性分之所有事。故曰:“万物皆备于我。”人者,天地之心也。圣人者,其智足以周知庶物,其才能时措而咸宜。然不敢纵心以自用,必求权度而絜之。以舜之睿哲,犹且好问好察;周公思有不合,则夜以继日。孔子,圣之盛也,而有事乎好古敏求。颜渊、孟子之贤,亦曰“博文”,曰“集义”。盖欲完吾性分之一源,则当明凡物万殊之等;欲悉万殊之等,则莫若即物而穷理。即物穷理云者,古昔贤圣共由之轨,非朱子一家之创解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