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命即位立志图新
宋神宗,名顼,又名仲钅咸。是英宗长子,母为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英宗病死,立为太子不久的赵顼仓促间继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
神宗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4个月时,他的祖父仁宗给他取名为仲钅咸,授率府副率。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侍英宗入居庆宁宫。英宗当上皇帝后,授予他安州观察使,封安国公。同年九月,加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淮阳郡王,改名为赵顼。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进封颍王。少年时的赵顼非常好学,喜爱读书,关心天下大事,以致天晚忘记饮食,他父亲英宗曾因此遣内侍劝阻。
治平三年十二月,英宗病重,一连几十天不能视朝。辅臣入问起居,韩琦催促立储,英宗默默点头。韩琦请英宗亲笔书手诏,英宗写道:“立大王为皇太子。”韩琦说:“立嫡以长,圣意既属颍王,烦请圣上亲自写明!”英宗又在后批上三字:“颍王顼。”韩琦即召内侍高居简,授以御札,命翰林学士起草诏命。于是,正式册立赵顼为皇太子。一个月后,英宗就去世了。
神宗即位之时,社会矛盾已经比较尖锐。宋朝开国至神宗,已有107年,宋初以来就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三大灾害愈演愈烈。宋初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即所谓祖宗之法已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社会现实的地方,必须自上而下进行较大的调整,在政治、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才能有效地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这一点事实上仁宗、英宗都已经看到了。但是,要改革必然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引起既得利益者、官僚权贵的反感和对抗。由于强大的阻力,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很快流产了,主持改革的范仲淹也被迫出京。从此以后,宋代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神宗即位,正风华少年,血气方刚,有一股锐意求治的胆略。他即位之初就下求言诏,广泛听取建议,决心真正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他急于寻找一个有才识有气魄能够全力襄助他改革的大臣作为臂膀。在这种情况下,怀才多年的王安石就脱颖而出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