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报告文学
作者:徐迟
原发刊物:《人民文学》
发表时间:1978年第1期
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学》刊发了一篇两万字左右的报告文学,即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文学价值较高的纪实性作品中,能以不长的篇幅引起巨大反响和普遍共鸣的,除了刘宾雁的《人妖之间》,就是徐迟的这篇作品了。
《哥德巴赫猜想》虽是应《人民文学》编辑部的约请而写的,虽然属于“社会订货”性质的写作,但却是一篇不同凡响的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应和着“新时期”拨乱反正、除旧布新的时代精神,传达出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强烈吁求,发出了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热情呼唤。对于经过了漫长的蒙昧主义之冬的中国科学家来讲,它是传递春消息的第一只北归燕;对于受尽“仇智主义”歧视和迫害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讲,它是吹面不寒的第一缕南来风。它虽然只写了陈景润一个人,实际却是唱给所有科学家、所有知识分子的赞歌。
《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以后,《光明日报》反应最为迅速,1978年2月16日便全文转载,随即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一个月来,读者纷纷投函本报”;1978年3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四篇题为《让科学插上翅膀飞翔》、《继往开来,前程似锦》、《苦战不息,攻关不止》和《巨大的鼓舞,深刻的启发》的读者来信。事实上,这样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域,而是波及到全国的几乎所有地区和所有领域。1978年3月19日,《黑龙江日报》上发表的题为《时代需要这样的壮丽诗篇》的评论文章,就向人们提供了了解当时情形的准确信息:“大气洋洋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了!人们争相传阅,互相推荐,霎时成了舆论的中心!多少外行人也对极度抽象的数学定理表现了神奇的兴趣,这是近几年广大读者多么少有的情景啊!”1978年3月26日,《四川日报》发表的题为《一首向科学高峰攀登的鼓动诗》的署名文章,也描述着同样的情形:“《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报告文学在报刊上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看。不管在学校,在工厂,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议论着这篇出色的文章,在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名字——陈景润!”张炯也在一篇文章中说:“描写数学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一经发表,就震动了文坛,震动了全国。人们奔走传告,争相阅读。多年来,很少有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像它那样,在广大读者中激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博得如此众多的赞叹,引动如此宽泛的议论。”(《报告文学的新开拓——读〈哥德巴赫猜想〉》,《文学评论》1978年第4期)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贵州日报》、《大众日报》、《福建日报》、《文汇报》、《解放军报》、《河北日报》、《人民日报》以及《文学评论》、《长江文艺》、《新疆大学学报》等杂志,都发表了读后感或评论文章。全国人民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年无分老少,为了一篇赞美知识分子的文学作品,而如此激动,如此兴奋,今天看来,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对一个经历了仇智主义的漫长冬季的时代来讲,却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