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与簪
隋代由于享国时间短,文物相对稀少。最著名的隋代文物,大都出自于陕西西安李静训墓。李静训死时只是个9岁的女孩,但因为身份高贵,随葬品非常丰富,等级也很高。其中出土了三件白玉钗。我们今天倒不怎么说这个钗了。过去有金钗、银钗、凤钗,人名里有薛宝钗、金陵十二钗,词牌里有钗头凤。目前发现最早的玉钗,就是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这三件。
摆脱蒙昧时代的人类对自己的头发都比较在意,今天也是这样,能够给人以第一印象的往往是头发,所以发型很重要。最早对发型的限制,它要依赖一些把发型固定住的一引起器物。最早的束发器有箍,讲早期玉器的时候讲过,能把头发箍在一起,显得发型高耸夸张。有一种叫笄,这个字今天基本上不用。有个非常古老的词 "及笄",是指女孩到了15岁要盘头插笄,表示已成年。
我们来说,相对熟悉的束发器有簪和钗。簪是单股的,钗是双股的。有人认为,钗的出现,来自于生活。一种说法是:钗来自于鱼叉,就是农牧业用的叉子,还有人认为它来自于兵器。不管钗的原型是什么,它一定是从生活中来的。簪和钗,其实今天还在用,发卡就是从这上面演化过来的。
蹀躞带
唐朝有什么新鲜的玉器是我们以前没有的呢?首推玉銙,是指在腰带上镶有玉,也叫玉带板。也有金带板、银带板,等等。实际上带板在唐朝以前就有,但从唐朝开始作为国定下来了。
玉带板的形式,是受游牧民族的"蹀躞带"影响而来。"蹀躞"这个词非常专业,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从腰带上面垂下来很多悬挂物,比如刀子、解绳器等游牧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今天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早期的玉带板,1988年咸阳机场扩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北周墓,出土了一个九环蹀躞玉带。"蹀躞"这个词的本意是:小步行走,行动艰难。那么带上这种蹀躞带就限制了人的行走,所以这个东西就叫蹀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