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460年,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誉为“古希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在阿布德拉的一个富商家里诞生了。他大概比苏格拉底早出生一年。德谟克利特从小就专心学习,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苦读。据说有一次,他父亲牵走拴在小屋旁的一头牛去祭祀,他都没有察觉。他想像力丰富,且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有时他一个人呆在墓地里,以激发自己的想像。
德谟克利特经常外出旅行,结果花费了父亲给他留下的绝大部分财产。他又整天写着在他人看来“荒诞”的文章,并在花园里解剖动物的尸体,以至族中有人认为他发了疯。他的兄弟企图占有他剩余的财产,便控告他浪费祖产,对族中的事务不加理会。根据城邦的法律,犯了这种罪的人,要被剥夺一切权利并被驱逐出城,禁止在本土接受葬礼。但是,聪明且能言善辩的德谟克利特向城邦同胞诵读了他的《大宇宙》,他不仅获得了金钱的奖励,还获得了一尊属于自己的铜像。最终,活了109岁高寿的德谟克利特受到了国葬的礼遇。
德谟克利特多才多艺,他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学、伦理学、逻辑学、认识论、心理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地理、生物学、医学、政治、法律、军事、文学、修辞学、音乐、绘画、技术等许多方面,著述颇丰,遗憾的是大多数都散失或只剩下零散的残篇了。
在哲学上,他受留基伯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影响,但仰慕毕达哥拉斯。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继承和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他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它无空隙,因而不能毁坏和改变,也不能被产生和被消灭。原子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在数量上是无限多的,在大小和形式上是多样的。原子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虚空就是原子的运动场所。他把原子叫做存在,而把虚空叫做非存在。并且他认为,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只是相对于原子来说,它是没有充实性的。所以他认为“存在者并不比不存在者更实在”,这显然是在批评巴门尼德。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事物变化的原因。在原子的下落运动中,较快的和较大的撞击着较小的,产生侧向运动和旋转运动,从而形成万物,并使万物发生变化。一切物体的不同,都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由于一切都是由原子造成的,他不承认有什么偶然性,特别重视必然性。他认为:“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比成为波斯人的王还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