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的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大辩论。前前后后将近100年的时间里,几代哲学家都在这场辩论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朝鲜的“四七论辩”。
“四七论辩”是什么意思呢?“四”就是儒家所说的“四端”,也就是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是人性中好的东西;“七”就是儒家所说的“七情”,也就是一般的诸种情感,它们是世俗之人都具有的。
“四端”也好,“七情”也好,都是儒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人性到底是怎么样的?人的善恶和人的本性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其实,关于这场大辩论,可以从一个名叫权近的朝鲜哲学家那里说起。
权近生活在14世纪,也是朱子学的大家。他在自己的代表作《入学图说》中,对四端和七情曾经发表了这样的看法:“四端是人的本性的出发点,所以完全就是善的;但是七情呢,却是从人的心里流出来的,所以有的善、有的恶。”权近认为,人的四端来自于“理”(宇宙的本质、规律),而人的七情来自于“气”(构成世界的物质性的基本材料)。如果七情能够合乎人性的法则,那当然就是非常好的,符合人的道德本性的。但是情感表现出来后,如果并不合乎道德本性,那当然就是不好的。
权近的论述还只是个“引子”,真正掀起这场辩论的人,还得要数朝鲜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李退溪(1501—1570年)。
李退溪根据《朱子语类》,认为“四端”是通过“理”派生出来的,而“七情”是由“气”派生出来的。但是这个观点却遭到了他的一个学生的质疑。这个学生名叫奇大升。于是,他们师徒二人就以书信的方式相互展开辩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