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篇 伏尔加河畔的文学之旅——俄罗斯和前苏联文学 用文学反思极权主义——索尔仁尼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艺术和文学拥有一种奇妙的才能:它们能够超出语言、习惯、社会结构的区别而将一整个民族的生活传达给另一个民族。它们能够向一个没有经验的民族传达一种持续许多个十年的严苛的民族磨练,甚至能够使一整个民族免于走着一条不必要的,或者错误的,或者甚至是灾难的历程,从而使人类历史少走弯路。

——索尔仁尼琴在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上的领奖演说

诺贝尔文学奖虽说是当今世界文坛的最高荣誉,但是一碗水从来不可能端平,一个多世纪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伴随着一个多世纪的争议,特别是在冷战时代,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处在冷战双方的作家往往成为争议的一个焦点,如果说前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是第一个,那么索尔仁尼琴则是另一个成为这种争议的作家。

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战死在德国,他是个遗腹子,童年全靠母亲的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在学习上他刻苦努力,他虽然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学物理系,但他在攻读文学方面却表现出不凡的才能。后来他应征入伍,参加卫国战争,当过炮兵连长,还因作战有功,两次获得勋章。1945年2月,他因为在与友人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而在前线被捕。此后,他度过了在劳改营的8年。十几年后的1957年他才被宣布“无犯罪事实”。此后,他在梁赞市的一所中学里任数学教员。教课的同时,他从事文学创作。1962年11月,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是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很快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据说,他是经由赫鲁晓夫批准发表的。着名诗人、《新世界》杂志主编特瓦尔多夫斯基说它“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特的并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进入了我们的文坛……它说明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领域或现象不能给予真实的描写”。甚至赫鲁晓夫也高度评价这部小说是“从党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这篇小说引发了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不久前苏联文坛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流放地、囚车和监狱的作品便大量产生。索尔仁尼琴也连续发表了3部这类主题的中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马特辽娜一家》《为了事业的利益》。可是不久风云突变,《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的政治风向中受到公开批判。这使得索尔仁尼琴所写的暴露斯大林时代阴暗面的长篇小说《癌症楼》(1963—1967年)和描写政治特别收容所的《第一圈》(1969年)不可能在苏联国内公开发表,它们同索尔仁尼琴此后的作品都是在国外出版的,因为涉及苏联的敏感问题很快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索尔仁尼琴因此被前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但瑞典皇家学院却于第二年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金。这被苏联官方视为是“冷战性质的政治挑衅”。自然,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去领奖。1973年底,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也开始在巴黎出版,这是一部自传兼特写性的3卷本长篇小说。不久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境。他飘荡国外多年,直到1994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他回归俄罗斯,他的作品才开始在国内公开出版。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