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篇 美利坚文学的百花园 垮掉的一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没有目标的反叛者,没有口号的鼓动者,没有纲领的革命者。

我们看到这一代精英毁于疯狂,

他们饥饿、歇斯底里、赤裸着身子,

在黎明时拖着沉重的身躯,

穿过黑人区街巷,寻找疯狂的吸毒机会。

——金斯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有人根据英文“Beats”和“Beatniks”(“垮掉青年”的俗称)译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诗歌的部分特征,称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高压,便以“脱俗”方式来表示抗议。

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的文化发起冲锋。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着名的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巴罗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1950年,凯鲁亚克与巴罗斯各自完成了一部垮掉派小说《小镇与城市》(1951年)和《吸毒者》(1953年)。霍尔姆斯也在小说《走吧》(1952年)中更明确地反映纽约“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但这种尝试受到东部学院派势力的压抑,他们就往西部寻求同道和发展基地。当时洛杉矶近郊的西威尼斯有个以劳伦斯·李普顿为首的垮掉派组织,他于1955年发表了小说《神圣的野蛮人》。在旧金山,以劳伦斯·弗林盖梯的“城市之光”书店为中心,聚合了一群立志从事“文艺复兴”的反学院派诗人。

1955年夏天,“垮掉文人”和反学院派诗人在旧金山联合举办诗歌朗诵会,自此之后垮掉派文学作品开始流行。金斯堡在会上朗读了他那首被誉为“50年代《荒原》”的长诗《嚎叫》。这首诗以怨气冲天的哀号表达“我这一代精英”的痛苦与自暴自弃,斥责“莫洛克”神统治下的军事化、商业化的社会。1957年,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出版,它描写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把它奉为“生活教科书”。诺曼·梅勒则从理论上论证了“垮掉文学”的意义。商业化宣传使得美国青年纷纷接受“垮掉”生活方式,爵士乐、摇摆舞、吸大麻、性放纵、参禅念佛和“背包革命”(指漫游旅行)一时成为美国青年的风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