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解放,原本就是改革的重要课题。
早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成立之初,深圳人就小心翼翼同时也坚定不移地开始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在请示中央同意以后,特区派出的招聘工作组飞往全国各地,公开亮出旗号,招兵买马,成为改革初期一件备受关注的事情。
更多的人则干脆不管什么招聘不招聘,拎起行李就直奔深圳。他们不相信一个以改革开放为己任的城市会拒绝“敢为天下先”的人。在他们看来,深圳即便并非“遍地是黄金”,至少也应该“遍地是机会”。如果深圳尚且不能接纳自己这样充满改革激情和改革念头的人,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可就真是没希望 于是一拨又一拨的人才大雁南飞,带着自己简单的行李和不简单的想法、不多的钞票和很多的愿望,到这个年轻而又令人向往的城市闯荡江湖。这支南下大军的主体,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毕业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年轻、热情,充满活力,新观念多而旧包袱少,和这个城市的文化性格一拍即合。事实上深圳也一直向他们敞开着大门。1986年,深圳人才智力市场成立。1997年初,新的现代化综合型人才大市场开始投人运行,仅1月3日到5日为期3天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就有9万多人进场;2月至6月,进场单位8190家,进场人数39.8万人次。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已不再是当年的新鲜事,而是深圳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事部门的常规性工作。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好运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深圳D站稳脚跟。
深圳人才大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到他们那里求职的,平均每天4000人次,最多时可达万人。这么多的人,当然不可能都如愿以偿,顺顺当当地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少人恐怕会趁兴而来败兴而去,有的可能还不得不打道回府。显然,进深圳不是逛商场,没有那么轻松,那么潇洒,也没有那么随意。如果说,能不能进北京,要看你是否优秀;能不能进上海,要看你是否精明;那么,能不能进深圳,就要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忘记深圳的口号,是“改革者到深圳来”。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则是:不想改革就别来。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就包括要自己去找工作,在求职时不断碰钉子,在找到工作后又被炒稣鱼,一时半会没有着落等等。如果你不能承受这一切,那么,对不起,趁早别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