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部分:文学革命 1917-1922造一个中国的“娜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第五部分:文学革命 1917-1922造一个中国的“娜拉”(1)

对于戏剧,胡适也热心改良。他少年时代,爱看徽戏,还和儿时的朋友,在田里扮演“三国”、“水浒”之类的旧戏。但到五四时代,他和文学革命的许多朋友一样,对中国旧戏也很反感了。

1918年10月,胡适轮着编辑的《新青年》第5卷4号出版,提出戏剧改良问题,集中发表了一组关于戏剧改良的文章。计有: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欧阳予倩:《予之戏剧改良观》(附录一)

张厚载:《我的中国旧戏观》(附录二)

傅斯年:《再论戏剧改良》宋春舫:《近世名戏百种目》这一期的《新青年》便俨然成了“戏剧改良专号”。

胡适的论文,猛烈地攻击了中国旧戏的“团圆迷信”,提倡“悲剧观念”,前面已经说过。对旧戏的形式方面,胡适也有激烈的批评;他特别反对旧戏的“连台本”和表演的程式化,说:

我们中国的戏剧最不讲究这些经济方法。如《长生殿》全本至少须有四五十点钟方可演完,《桃花扇》全本须用七八十点钟方可演完。有人说,这种戏从来不唱全本的;我请问,既不唱全本,又何必编全本的戏呢?那种连台10本,20本,30本的“新戏”,更不用说了。这是时间的不经济。……再看中国戏台上,跳过桌子便是跳墙;站在桌上便是登山;四个跑龙套便是一千人马;转两个弯,便是行了几十里路;翻几个筋斗,做几件手势,便是一场大战。这种粗笨愚蠢,不真不实,自欺欺人的做作,看了真可使人作呕!①胡适的批评,确有中旧戏肯綮的地方。他认为,要改良中国的戏剧,应该虚心去研究西洋的戏剧,学习西洋的戏剧,“取人之长,补我之短”。只有“采用西洋最近百年来继续发达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形式,如此方才可使中国戏剧有改良进步的希望”。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