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带着那首《留别云妹》诗下山的。这首留别诗,用一个“完”字,寄寓自己灰丧的心情,对自己曾付出心血,为之追求的大革命,遭到如此惨重的打击和挫折,他感到失望,失望不是来自敌人,而来自革命阵营里的,原来都是朋友和偶像!这首“留别诗”并非诗人诗情喷发的产物,而是苦闷心情的宣泄,从喧闹的革命漩涡中心武汉,来到清凉世界庐山,静寂的山涧,伶仃的孤寂,茅盾只好以译书为打发日子,因而,奔泻的思绪,失衡的情绪,流淌的,是一二首诗。一二首借爱情外衣,抒发内心的苦涩和孤寂及革命的失望情愫,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挫折?
越思想,越觉得革命前程的迷茫。
后来,茅盾曾对此作这样反思和自白:
“我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感到迷茫,我需要时间思考、观察和分析。
自从离开家庭进入社会以来,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遇事好寻根究底,好独立思考,不愿意随声附和。这种习惯,其实在我那一辈人中间也是很平常的,它的好处,大家都明白,我也不多讲了;但是这个习惯在我的身上也有副作用,这就是当形势突变时,我往往要停下来思考,而不像有些人那样紧紧跟上。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我痛心,也使我悲观,它迫使我停下来思索:革命究竟往何处去?
共产主义的理论我深信不移,苏联的榜样也无可非议,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该怎样走?在以前我自以为已经清楚了,然而,在1927年的夏季,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弄清楚!在大革命中我看到了敌人的种种表演——从伪装极左面貌到对革命人民的血腥屠杀;也看到了自己阵营内的形形色色——右的从动摇、妥协到逃跑,左的从幼稚、狂热到盲动。在革命的核心我看到和听到的是无休止的争论,以及国际代表的权威,——我既钦佩他们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熟悉,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也怀疑他们对中国这样复杂的社会真能了如指掌。我震惊于声势浩大的两湖农民运动竟如此轻易地被白色恐怖所摧毁,也为南昌暴动的迅速失败而失望。在经历了如此激荡的生活之后,我需要停下来独自思考一番。“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