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在北京的时间里,日程安排得很满。他出席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会和座谈会,到北大、清华、燕京等几所大学作了演讲,拜会了末代皇帝溥仪。林徽因始终伴随在泰戈尔身边,参加了所有的这些活动。
当时的报刊上,有这样的记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肩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一幅三友图。徐氏翻译泰戈尔的演说,用了中国语汇中最美的修辞,以硖石官话出之,便是一首首小诗,飞瀑流泉,琮琮可听。”
当时的中国,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样欢迎泰戈尔。
泰戈尔在各处的演讲中多次强调提出,希望中国人不要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文化传统,去接受和传播那些无价值的、丑恶的西方文化,不要盲目地追求工业主义、物质主义。可是,刚刚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青年学生,正是高举着“民主”、“科学”的旗帜,以提倡西方文明来反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一代人。
面对中国的内忧外患,他们认为,在这个强权等于公理的世界,一味宣扬超卓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只会把中国推向灭亡。他们散发传单,组织游行,批评泰戈尔到处宣扬中国悠久的文明传统,宣扬封建文化,宣扬精神至上,而对中国的贫穷落后无动于衷。
5月8日是泰戈尔的64岁寿辰,北京的一些文化人为他举办了祝寿会。祝寿会由胡适操办,梁启超主持并为泰戈尔赠名。梁启超说,泰戈尔的印度名字为拉宾德拉,意思是“太阳”与“雷”,如日之升,如雷之震,译成中文应是“震旦”,而“震旦”恰巧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泰戈尔中文名字曰“震旦”,象征着中印文化的悠久结合。梁启超又说:按照中国的习惯,名字前应当有姓,中国称印度国名为“天竺”,泰戈尔当以国为姓,所以泰戈尔的中国名字为“竺震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