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在一个通行"肉搏"法则的世界上,完全一边倒的能量对比足以导致一个人不幸。并使这个人以他那"最瘦"的身躯至为真切地感受到存在与生活的本性。然而问题在于,与"最瘦的人"相比,生活中无疑还有着"更瘦的人",而这些"更瘦的人"似乎并不必然感受到生活的不幸,更谈不上感受存在与生活的本性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分量是如此沉重,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再次回顾生存论心理学的有关思想。我们曾经指出,在生存论心理学看来,所谓"存在性不安",并非某些特定个体独有的不幸状态,而是生而为人无可逃避的命运。存在就是不安,生活就是不幸。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我们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恶"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恶既在我们身心之内,更在我们身心之外,在世界本身。弗洛伊德用一句既是隐喻又是科学的天才表述说明这一思想:与诸如精神疾病之类的不幸相比,生活本身是更大的不幸。而精神分析治愈患者的不幸,其实只是让他回到生活更大的不幸之中。
在本书最后专论卡夫卡"向死而生"问题的部分,我们将看到,生存论心理学的这一基本思想并不意味着悲观主义。相反,在这一思想中隐含着一种深厚而博大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提供了一种真诚而坚实的乐观主义基础,有助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我们眼下的讨论而言,只要我们不把自己局限于"幸"与"不幸"这样一些用语是悲观还是乐观的争论,就能从这一思想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我们已经说过,在生存论心理学看来,生活就是不幸,存在就是不安,这是生活和存在的本性。但是,要认识这一本性,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自我认识,尤其是某种"切肤之痛"的自我认识。这实际上意味着心灵的真诚和心智的明彻,也意味着某种非凡的勇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