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无休,攒了四周假期,年底在家赶这篇小说。空调开足,屋子里挺暖和,买了一个奇贵的“大彬”款的紫砂壶,骨相合度,腻不留手,泡老朋友新送的铁观音。随便找几本书放在旁边,有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塞林格的《九故事》,亨利·米勒的《南回归线》,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心想,写不过《新华字典》,总写得过《在细雨中呼喊》吧。
这篇长篇有个叫《朱裳》的中篇雏形,写得很早,两三万字。过了十年重看,文艺腔很重,幼嫩可笑,但是反映当时的心境,是好的原材料。那个中篇参加过第一届亦凡网征文大赛,当时互联网泡沫还没破灭,得了第四名三等奖和三十块美金的支票。当时我在亚特兰大,三十块美金买了十斤青壳蟹和好些美国人不吃的猪肾,吃了好久。
当时,鲁迅文学研究院给的评语如下:
该作品时空跨度大,题材领域广。作品旨在对青春期少年的性心理和逆反心态进行探求和剖析。作品融入了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环境,并将之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使这一探求具备了一定的深度。
风格奇巧,语言幽默,对作品的艺术把握到位。足见作者内力深厚。
在摹写社会阴暗面、青少年邪促心理及逆反行为时,由于作品本身浓郁的夸饰风格及其因此带来的欣赏笔调,容易在未成年的读者群中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我尤其喜欢评论的最后一段,感觉自己像个巫师,具备了盅惑人心的超能力。于是决定不改变这个中篇的故事线,在简单的线索推进中,通过回忆、想像和虚构,让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构成长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