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感谢函授学校,因为它给了我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来和大家见见面。我不是来讲课,我是来答辩。在学校里答辩的时候,顶多有十几个老师。今天在我面前的却有一千多个老师,所以心里很紧张。可是,是个学生总得要见老师的。
现在我就尽自己的所能,来回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请老师们批评指教。
我先念一念大家所提的关于《写作问题》的十个问题。
1.怎样确定文章的题目?确定题目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怎样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3.怎样根据文章的中心意思取舍材料?
4.怎样使文章的结构谨严而不松散?
5.怎样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有条有理地写清楚而又简明扼要?
6.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而不平板?
7.在一篇文章中要列举许多事实时怎样避免记流水帐的毛病?
8.怎样把文章写得简短?
9.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
10.怎样练写作基本功?
这十个问题,如果离开具体的文章,说实话,我一个都答不上来。我想,最好的回答办法是拿出自己的作品来作分析。如果拿别人的作品,他是怎么构思的,怎么取材的,取的是什么,舍的是什么,我都不清楚,不好讲,所以我就拿了我自己的作品。这并不是说我的作品好,而是说作品为什么写成那个样子我自己清楚。
这十个问题,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第一个到第九个问题,第二部分讲第十个问题。
前面说过,我讲的时候要拿自己的作品来讲。现在就先讲我是怎样写《咱们的五个孩子》的。关于这五个孤儿的事情,《北京晚报》一月八日有过报道,题目是《他们虽然失去了父母》。《人民日报》一月十一日也有过报道,题目是《孤儿不孤》。当我接受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给我的任务以后,心里有三种顾虑:首先,报告文学要写新的东西,如果人家都已经报道过了,你再来重说一遍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而且那两篇文章都写得很好;其次,我感到“孤儿不孤”在我们中国新社会里不是一件新奇的事情,似乎不必重复地报道,因为在我的周围就有好几个孤儿都是在党和政府的照顾下上学就业的;第三,这样多的宣传,这样多的关怀,像春雨似地洒到孩子们身上,会不会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很特殊,有了飘飘然的感觉。我心里是有这些顾虑的,但是结果我还是去采访了。采访,写报告文学,在我还是头一次。写这篇报道的时候,我就把我的这些想法写出来,作为文章的开头。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先到街道办事处看那位田迈琴同志。后来又到了孤儿的家里,看了田大婶,就是那位街道积极分子田淑英。第二次,是去看看孩子们所在的几个学校,跟每个老师谈了一些话。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