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困在感觉境界。
变成习惯的思。
再说行阴。
心不相应行法。
说识阴。
融通妄想与颠倒妄想。
心行五阴解说。
打坐的前三秒。
这次讲如何证得果位,这个果位包括小乘与大乘。
见地最重要,所谓真正的见地,并不是普通所讲的见地,而是见到了“道谛”,也称“真谛”。真见到了道谛的话,后面的修证、行愿就会成功。这是禅宗所提倡的顿悟,不是学术,更不是普通的见解。
我们因为没有办法见道,才产生许多修证,就是渐修的方法。比如释迦牟尼佛十二年的修行,最后睹明星而悟道,这个也是“见”。见的方法最重要,也就是般若同唯识的道理。见就是理,这个“理”包括了一切事,一切修证功夫。
上次引用到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道理也包括了修证功夫。上次是以做功夫来配合见地讲,现在来研究,“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就是感觉方面,我们对生理、心理的感觉。
许多人做功夫,老实说,不管学道家、学密宗、学显教的,多半在受阴境界里头打转,所有的人都被这个所困。所以,执着在做功夫方面的人,越来越骄慢。
因为功夫是累积来的,有一点功夫的确感受就不同,功夫越来越特别,骄慢心自然越大。功夫不是偶然到的,而是时间的累积所形成,因此是“有所得”,并不是无所得。佛法的究竟是无为法,大家变成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结果当然都是背道而驰。
由此可以了解,一般人学佛学道有功夫有见地,那个见地也是在受阴里头打转。尤其搞有为法的功夫,什么气脉,什么境界,自己因为见地不够,般若没有成就,都执着于这个范围在搞。换句话说,所谓打坐做功夫,都是跟着身体的感觉在跑。觉得:唔!气到了背上了,夹脊通不过啦!什么脉轮通不过啦!这些学道的书越看得多,道理越懂得多,功夫越困得厉害,都在受阴境界中,从来不晓得在般若方面着力,“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因此,身上有点气动了,心跟着动,因为般若不通,感觉境界越来越严重,永远不得解脱,即使死了以后,这口气不来时,中阴身还是困在另一个感受的境界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