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译《即度瑜伽健身求》序
瑜伽者,原为古印度学术思想之一派。与婆罗门、数论等学齐名并驱,当释迦牟尼开创佛教之时,固并存而未稍戢也。梵语瑜伽,译义谓观行、相应,或亦译为禅思。数论学派的学说,大抵为二元之实在论,倾向于无神之说。而瑜伽则以神我、梵我为主,作清净之观行修持,以求解脱欲世之累,升华而达于梵净之域。故原本《瑜伽经》之内义,依四品立说,一曰《三昧品》,述说禅定境界之本质。二曰《方法品》,说明入定境界修持之方法。三曰《神通品》,演叙神通之原理及种类。四日《独存品》,阐述其终极目的,而入于神我之境。此派学术思想,大体承受数论学说,析自性为二十四谛,神我为二十五谛,更建立神为第二十六谛,即佛经所称之自在天神,为色界主者。其学说思想,既形成一大宗派,自必有言之成理,理足为文之一家之言。
该派实验修持方法,大体建立八支行法,为达神通境界而至于解脱之次第。所谓八支行法之原则,即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执行、静虑等持也云云。依此修持之极,即变八微为八自在。所谓八微者,即地、水、火、风、空、意、明、无明也。八自在者即能小、能大、轻举、远到、随所欲、分身、尊胜、隐没也。本此学说与方法之演变,枝蔓分衍,乃有各种瑜伽之术互相授受,其中以军荼利瑜伽术播扬尤广。
此种学说方术,迨释迦牟尼兴起,整理印度从古以来全部文化,融通诸家异同之说,删芜刈蔓,归之真如,无复往昔之盛。盖佛学中唯识法相之学兴,揉集整理瑜伽等各派之理,熔铸陶冶,趣之正智。禅观密行之学兴,撷取瑜伽等各派之观行方术,含英咀华,流归法性。论藏中如无著大师所述之《瑜伽师地论》,穷源探本,理极其精。东密藏密,术极其能。如日照萤光,果然灭色。但吾国自宋元以还,印度本土,已无佛学。他山之石,早已移植于此土。故彼邦历近千年而迄于今,由婆罗门、瑜伽派之余绪,郁然复萌,渐渐形成印度教之建立,而与伊斯兰教等并存而不相悖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