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四年前,我应湖南电视台的要求,创作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剧本的时候,有不少熟人、朋友曾问起我在写什么,一听说是“毛泽东在第一师范上学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摇头:“这能有什么意思?”——真的,没有一个人看好它。
不用说别人,包括我自己,同样不敢看好这部剧的市场反响,因为剧本出自我笔下,我知道它太过严肃,没有搞笑、戏说、三角恋、婚外情、宫廷阴谋、凶杀大案……这些电视市场通行的娱乐元素,通篇至尾,除了教书育人,就是读书成才,一堆“国家、民族、理想、志向”的大道理,哪怕一样能跟“娱乐性”挂上钩的内容也找不出,所以,我是真不敢期望它的市场反响。
而四年后的今天,这部剧在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播出后,却连续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在观众中、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中产生了空前强烈的反响,网络上好评如潮,称之为“《恰同学少年》现象”,甚至引起中央高层领导的关注,这样的成功,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回想起来,《恰同学少年》的成功,首先源自湖南电视台欧阳常林台长独到的创意策划,是欧阳台长以高远的眼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创作一部以“老师怎样教书育人,学生怎样读书成才”为主题的电视剧作品,也是他最早提出,将选材放在杨昌济先生与毛泽东、蔡和森这一组历史最有名、最成功的师生组合上。可以说,欧阳台长的选题与创意,是《恰同学少年》得以成功的关键。
另外,投资方之一长沙电视台对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大力投入,也是这部电视剧得以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著名制片人罗浩先生的独具慧眼,至今令我由衷佩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