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能够打开中国市场,在于它做了多少本土化的努力。相反,中国公司则需要国际化来帮助它们和这些一直努力学习本土化的"跨国狼"们去较量。它们之间的胜负,很可能取决于谁学习得更快。
这一次,"李宁"不得不选择国际化了。
其实鞋业的国际化,在中国早就开始了。
吴晓波的专栏文章《最好的皮鞋愿意卖给谁?》描绘了中国鞋业出口的现状:"中国皮鞋的出口目前完全制约于欧美的几家大的渠道商,它们对付我们的唯一办法是压价、压价和不断的压价。"所以中国皮鞋厂家的出口生意已经既艰难,又鸡肋。
与之相比,尽管都是生产鞋,但是李宁公司显然处于一个相对更加国际化的行列中。如果说在某个特定阶段的经济环境下,更适合某些行业生存,那么,"李宁"品牌优先的方法让体育用品行业变为了其中之一。
而"李宁"所走的国际化道路,未来将和其他中国企业都不太一样。
太早的国际化 有一个商业冷笑话说:有人差一点就获得了成功,因为他发明了"六喜"。这个故事是说,不管实验的道路有多么正确,只要差那么一点,就无法产生"七喜"。其实,在一条可行的路上,失误的人远比偏离这条路的人多。失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太早或者太晚走上这条路。
李宁公司试图挽救辉煌的业绩时,也走了这么一条对却只能达到"六喜"的路。
在当初危机产生时,李宁公司就意识到,自己的产品过于常规,无法与国际化的产品相较量。早在危机出现的当年,李宁公司出售掉所有存货,一则为补充现金流,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希望就此改变产品结构,尽快生产出能够和国际品牌竞争的产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