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后 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彭彪这是一位追梦的女孩。她得到太多人的关怀与爱护。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残联的领导,为她的成长开辟了耕耘的园地。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杂志社王干主编和脚印副主编的鼎力推荐,是中国残联宣文部王涛副主任和四川绵阳残联主席陈霁先生的及时关注和对残疾少年的深情厚爱,是我校陈建老师和出版社张浩编辑的辛勤努力,使本书的出版得以顺利进行。

作为本书作者张悉妮所在学校的校长,我太了解这孩子成长的艰辛与收获的幸运了。故写下些许文字以为此书的后记。

张悉妮今年刚满十五岁。她是失聪者,但她并没有失去聪明与智慧;她是残疾人,然而她的心理是如此的健康,令许多健全的人也会感到惭愧。她作为三个自建网站的版主,被誉为“电脑高手”、“网上才女”;她因为有一部七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问世,又有了“少女作家”的称号。她就是深圳市东湖中学初三(8)班的共青团员——张悉妮。一、足立人生记得她从小学毕业慕名选择东湖中学时,是由父母亲一起陪伴她到我们学校的。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她是“聋”的,与她交谈,她只是笑,但眼睛里发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我以为她“内向”,其实是她听不见我说什么,她也不能说什么。等我知道她是失聪者,我不免要劝她父母亲送她去上特殊学校。但他们执意要来东湖中学,使我不免踌躇,担心她不能适应普通中学的学习生活。倒是张悉妮给我的近三千字的一封信深深打动了我。那封信的标题是《一道难题的启示》,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她对知识的渴望与不懈追求,对不幸命运的奋力抗争。入学考试时有一道数学题没能解出来,为此她积极探讨解题的方案,甚至为此访问了多名中外的学者,那种孜孜不倦的态度,上下求索的过程,举一反三的效果,与著名的端木教授的女儿完成美国学生作业的方式异曲同工——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想,不屈从命运,敢于向自己挑战的孩子必定前途无量。一个人不可能很完美,但关键是他是否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而把短处也变成长处。有失必有得,张悉妮虽然失去了听力,可是她的视力很好,她的智力超群,她可以埋头读书,更多的读书,她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像贝多芬和海伦·凯勒那样,扼住自己厄运的喉咙。作为一个教育培养人的学校,我们应该给予她和正常孩子同等的求学机会。于是我欣然接纳了这个特殊的学生,尽管她是“暂住”的,且是“失聪”的,属于“平民阶层”的子女,我已经永远地记住了她的名字。我们把她安排到对学生特别疼爱、文学修养又特别好的叶青老师的班上。二、爱的创造谁能想象十年前她陷入的一场灾难?三岁时,由于医疗事故,她双耳皆聋,以至于也成了“哑巴”。在她孤独的童年记忆里,如何认知世界,娱乐自己,就成了最大的难题。她“曾经试过各种交流,每天趴在窗口看日出日落,看行人流水,看星星月亮,自己哄自己睡觉,也曾试过自己每天玩盘跳棋、军棋,但这都不解决问题。”从小失聪,这确实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幸运的是她有着难得的好爸爸好妈妈,他们为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倾注了无限关爱。他们放弃了再生一个子女,以免冷落了聋女;他们放弃了在内地平稳的中等收入的工作来到深圳,为的是能挣更多的钱为女儿治病;她母亲甚至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律师职业,为的是能全心全意,按自己的“教程”让女儿恢复听力,学会讲话,学会读书;他们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到处奔波寻找平价而又能让女儿安心读书的学校。而最让父母揪心的是,无论大人怎样费尽心机,连逼带哄,小孩就是小孩,除了好吃和贪玩,让她模仿大人口型开口说话,真是难上加难。她的母亲想着自己牺牲了一切来培养孩子,却是收效甚微,经常以泪洗面,几次都想放弃努力。如果真的放弃了,那么今天的张悉妮可能永远还是处于又聋又哑的混沌状态。她自己回顾说:“我妈开始教我说话,送我去语训中心,送我到老婆婆家……奔波,搬家,做工,弄钱,疼我,打我,把我一个人丢到外面;艰难的康复,艰难的入学,走过噩梦和好梦,走过昨天,今天,也将走过明天。”她成功了,这首先要归功于拳拳父母心——他们的爱心、决心、信心、耐心。爱给予了一切,创造了一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