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外访杂写》包括30篇短文。它们都是从过去出版的书和刊物上发表的国外访问记里挑选出来的,很难说有什么挑选的标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限定的篇幅内,理出了一些自己看来还顺眼的作品,按年代安排了个次序,前后跨越44个年头。
编完了这本小册子,心头突然浮起了早年看西洋景和读《镜花缘》的联想。后之视今其将如今之视昔?所以在书前写几句话。
当我在小学里读书时,我的学校和城隍庙只隔开一条小河。每逢节日,城隍庙里常有戏班子来唱京剧。锣鼓一响,我们这些小学生就像热石头上的蚂蚁,坐不住了。下课铃一响,一哄过桥。其实我至今还欣赏不了京剧,对台上的戏兴趣不大,吸引力是来自台下的小吃担子和场外的西洋景。
现在年轻的读者,可能有许多不知道西洋景是什么了。当时有走江湖的“文艺服务员”挑了一担“流动画片展览”,在热闹的集市、庙会等场合,就地搭个“简易棚”,把配有放大镜的匣子安在架上,孩子们只要花一个铜币,就可在一个镜口看放大了的画片,一连可看十几张。从这些画片,我看到了学校教室里只听先生讲而看不到的许多新鲜事物,好像车头冒着烟,像蜈蚣般一节连一节的火车,还有几匹高头大马拉着有大轮盘的车子,车上坐着戴高帽子的车夫,后面还有穿大裙子、束紧了细腰、黄头发的洋婆子和长着一双眼珠圆溜溜的洋娃娃。这些是我们在乡下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洋玩意儿,给我的印象过了六七十年还忘不了。
《镜花缘》是清代李汝珍写的一部充满海外奇谈的长篇小说。当时流传在民间的“君子国”“女儿国”“穿胸国”等“国际知识”大多是从这本书里扩散出来的。小学生念这样的小说,一知半解,不认得的字就跳过去,让自己的想象去填补空白。这里读到的异国风光,至今犹在目前。可惜我的藏书全部做“四旧”破掉了,不然今天还想拿出来和我这本《外访杂写》对照着看一下,这面镜子里的花朵和我究竟有什么因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