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五歌中,诗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灵魂结构图,这幅画面是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创造而感悟出来的。
当“我”看到幽灵们消瘦的体形而感到不解时,诗人史泰喜斯为“我”描述了人的灵魂从起源、诞生,到独立、发展的全过程。在过程中,灵和肉紧密相依,一个是另一个的镜子,二者构成正反两面。比如说,幽灵的精神食粮正好是肉体的饥饿(节制),人越饥饿,精神上越满足,所以幽灵的满足以饥饿的形式表现出来。灵魂是从神秘的真理之乡产生,这个神秘的地方却是由肉体的精华转化而来。经历了精炼的灵魂发展出隶属于它的“肉体”的器官,变成一股“力”,然后开始独立发生作用,并有了自我意识。那就像太阳的热力同葡萄汁相结合产生酒的过程。真正的超脱发生在灵魂摆脱肉体之际,出了窍的灵魂从此以后可以更为自由地表演,并无师自通地看到自己的“行程”。
等到在那边的空间里安定下来时,
它把自己成形的力量向四边辐射,
在形状和数量上与活的身体相同……《神曲》朱维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第428页。">
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却有结构的力量,这个力,就是理性之力与野性之力的结合,它能够将“空气”(虚无)印出自己的形状来,这被印出的形状就是灵魂的形态。它具有肉体的一切表征,可又完全不同于肉体,因为它属于超脱了的精神。所以“我”看到的幽灵全都具有世俗的喜怒哀乐,可又全都处在崇高理性的观照之下。哪怕说出同世俗中一模一样的话,在这里也具有相反的含义。所谓“镜子”,暗示的是世俗与虚无之间的事物。所以一个灵魂是否有创造力,既由生命力决定,也由后天的精炼(出自自由意志的饥饿训练)决定。而只要它看见了自己的“行程”,退路也就没有了。除了越来越饥饿,越来越纯粹之外,任何的倒退都是灭亡。在无路之路上行走的幽灵,只能用烈火当治疗,用饥饿当饮食,以达到精神的圣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