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PS: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打赏和书友“lx731209”与“gundam0080”投出的月票,顺便求推荐票^_^
首先是1942年的大旱灾如期到来,虽然因为花园口决堤没有发生的关系令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比历史同期要好得多,而河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加之黄河上游建成了的盐锅峡水库适时xiangxia游放水救急,同时从中央到河南各级政府,都将抗旱救灾放到了第一位,将旱灾、尤其是其后的蝗灾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而且也没有战争的干扰,因而这次大旱灾并远没有造成历史上那么大的危害(历史上影响到了好几个省,光河南就饿死了300多万人。),但还是造成河南超过七成的农田减产,更有部分耕地绝收,同时因为优先向农业部门供水,1941年工业产值占到全国三成以上的中原工业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1940年中原粮食大丰收的时候,太祖、张浩和胡卫东三人坚持“备战备荒”和“以粮为纲”的方针不动摇,压下了很多同志“敞开肚皮吃饭”和“增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意见,当时不少人都认为他们是“杞人忧天”,但这次河南大旱灾一来,大家终于都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果不留足口粮。一旦遇到变故,后果就不堪设想。
而伟人则借机拿明末小冰河期(这段历史他本来就清楚,但小冰河期这个专业术语却是胡卫东提前引入的。)的例子教育全党和全国干部群众不可以有侥幸心理,在备足够让全国人民吃三年(以不死人为标准)的粮食之前,大家还是要继续过段苦日子,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更是需要一直保持下去,因为人口占到全shijie四分之一的中国一旦吃饭遇到了问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帮得了我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