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造字的最终解答,就是形声字的发明和使用,到此为止。
自古以来,中国人习惯把造字之法归纳为六种方式,统称之为“六书”,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老分类其实是个还算周全准确的不坏整理方式,当然仍有武断(哪种分类在概念边界上不武断呢?)和疏阔之处,像今天不少学者便倾向于主张,应该把后两者假借和转注给排除出造字范畴之外,以为假借和转注其实并没造出新的字来,只是将原来既成的字作更大效能的应用,因此,假借和转注毋宁只是“用字法”,而非“造字法”,这是很有道理的计较和概念厘清。
把转注和假借给排除出去,便剩下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四个,这里如果我们尝试为中国的大造字活动画上一道时间的纵轴,如此,会意和指事很自然会被归并为一组,而得到这样子的造字图像来:一、 摹写既存实像的象形阶段;二、 尝试表述抽象概念的指事会意阶段;三、大量造字的文字生产线出现,也是大造字完成的形声阶段。
要小心眼多说明两句的是,这种时间性的概念分期,事实上,每个阶段总是交叠的、犬牙参差的,并非切割性地彻底完成一个再进入下一个,但这样的阶段发展大致是可信的,更重要的是,阶段的分割比原先六书的水平排列,能凸显出大造字过程之中的思维变化和两次创造瓶颈,也同时可清楚看出因应如此困境的两次漂亮跳跃。
形声字到底是什么?像“江”、“河”、“松”、“柏”这些都是形声字,它包含两个部分,一个代表它的意义和属性,我们称之为意义符号(意符),另一个代表它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声音符号(声符),因此,每当有一个新事物新概念需要新的文字来记录来表述时,造字的人只要快速判断出该事物该概念的基本属性分类,和石头有关的加个(石),和道路行走有关的加个,和感受情绪有关的加个(心),然后,再依据它的发音,在既有的文字中找到一个相同声音或近似声音的填进去,由此,便很快出现一个你要的新字,一个形声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