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华阴县城并不大,时值金秋,风吹过街道,扫落一地枯叶,街上偶有几个行人,又是傍晚时分,看着颇有些萧条的感觉。
徐子桢左右看了看,略微凑近了陆薄言道:“这么冷清,咱们会不会太显眼了。”
四周没人,陆薄言笑道:“家主放心,明年春闱,自西北道而往应天府去的学子基本都走这条道。”
徐子桢看了看自己这身打扮,哦了声没再说话,现在他就是个书生,按这么说的话真不算突兀。
倒是陆薄言又多看了他一眼,别人不知道,但是有些关于徐子桢的事他是知道内情的,比如就说这次的春闱,本来大宋朝是没春闱一说的,可徐子桢在去年时就从耀德城写了封信给赵构,话不多,只说了一件事,就是春闱。
宋金之战已历数年,靖康之难更是让朝中大半官员被掳往北方,虽说后来徐子桢赎了不少人回来,而且那些也堪称是大宋的中流砥柱,比如马春林等人,可其他人却有不少都失踪了,就算后来完颜薊完颜昂把持了朝政又放回了不少宋臣,却还是有不小的缺口,谁都知道,那些人怕是回不来了,不是水土不服死在了北方,就是在路上就被当时的金兵给虐死了。
所以如今的应天府看似热闹,但朝堂却并不齐整,中低层官员差了很多,偏偏大宋科举是三年一考,徐子桢就想到了明清时期的恩科春闱,于是写了封信给赵构,给了这个建议,赵构二话不说当即准了,于是大宋朝的第一届春闱就此出现。
想到这里陆薄言不由得暗暗感慨,当初认识徐子桢时他还什么都不是,只是为了还一份恩情千里迢迢远赴兰州,后来无意中卷入了大夏之乱,那时他所在的三绝堂和徐子桢还是敌对关系,没想到只是区区几年时间,当初的那个毛头小子如今已经能左右当今天子的朝政决断了,而且还是远在千里之外,一封书信解决的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