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级教书先生全都被安排到了偏僻的火路墩,二级教书先生被安排到了各个堡寨里,三级教书成为了一个分水岭。
三级教书先生中,根据个人身上的功名再次进行了分类。
获得童生功名的,分配到条件较好的堡寨当中,获得生员(秀才)功名的,分配到卫所和县城当中,极小数有举人功名在身的就分配到州城。
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读书人需要参加科举制度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头衔。
只有考中进士,就肯定能够获得官职。在进士数量不够的时候,吏部会从举人中进行挑选,也就是说举人也是可以当官的。
由于自己拥有做官的资格,即使现在没有做官,说不定什么时候,吏部的公文就到了。因此,普通百姓一般称呼举人为“举人老爷。”
县里的乡绅们,对举人非常客气,因为这是一个十足的潜力股。
甚至于,县里的知县一般都不敢得罪一位举人,如果有一位秀才考中了举人,知县甚至会亲自上门祝贺。
因为,几年以后,大家很有可能就是同僚,对于知县来说,多一个朋友好过多一个对手。
再者,明朝的举人享有免税的特权,不少人主动将田地产业,归到士绅名下,借以逃避税收、徭役。这也是士绅的一种收入来源。
也就是说能当上举人的基本没有穷的,当然也有特例,不过这种人少之又少罢了。
这也就造成了,各个州城内的教书先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而州城内的百姓和孩童却是最多的,没有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从生员当中选取评分较高的人担任了。
如果不是大同府实在缺教书先生,吴又可根本没有机会通过筛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