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如今的网络文学,繁荣昌盛。各个平台,每天都会有几十上百本的新书发布,犹如春天的田野,遍地绿草鲜花,乍一看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就想如同画儿中一般,坐在草丛中,轻嗅鲜花的芬芳,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和美好。结果走近了一瞧,发现根本无处下臀。远处看时草地绿油油一片,到跟前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疏松稀拉,还有荆棘石块伴随其中。
莫非真的可远观不可近看焉?
贫道以为,非也。
繁荣是好事。我记得许多年前网络文学还未时兴的时候,家里每天给我两块早饭钱,在九十年代,每周十块钱对我来说不啻为一笔巨款,只要节约着用,一个月下来,我就能攒下三十左右。当然那会儿吃完饭也花不了多少,豆浆两毛一碗,五毛钱三根油条,一天早饭五毛钱就能打住,有时候早起还能在家里吃上一顿,拿就五毛钱也省了。
省下的钱有两个用途,一是买磁带,二就是借书。一盘磁带九块五,买一盘,经常是全班听,一盘周华健的小天堂就能让我们反复听半年,一年买磁带是有数的,五六盘左右,毕竟那会儿的歌手不像现在这么多,歌曲也不像现在这么泛滥。剩下的零花钱,就全用在看书上了。经常放了学,骑着自行车跑到新华书店蹭书,可那个太受限制了,经常感觉还没看多少,人家就关门了,一本书常常需要很多天才能看完。后来每周六日就跑到市邮局旁边,那里的一条小街全是卖邮票、旧书、盗版、报纸还有画册的,定价十好几块的书,半价就能到手,像《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些年代性很强的老书,也时不时的会出现在地摊上,一块钱一本很便宜。也是囊中羞涩,淘不到喜欢的书,那就冲着便宜的下手,于是我的房间多了很多连许多长辈都没看过的书,甚至还有一本《列宁回忆录》,我也是从这本书里才知道了伟大导师列宁同志的全名。总之,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一生难忘的美好记忆。有时候跟孩子提起这些“故事”,小家伙总是会用不可思议的语气询问着一些东西,他们无法理解那个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能够随心所欲购买喜欢的图书,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