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带领他的呼吸科创建小组,白手起家,因陋就简,以最短的时间、最扎实的探索,实现了中国具有呼吸科室、具有基础医学研究环境的惊人成就。呼研所一步步创建的经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传奇,因为它将“无”变成了“有”,将“一”变成了“万”。
正是有钟南山这把“大红伞”,侯恕和余真得以避过很多干扰,专心做学问。所以,这段时间的成绩,是他们三位一体,同心同德苦干出来的。
侯恕和余真深知钟南山在这个时期所承受的压力。如果换了别人,可能会退缩、会放弃;没有他当年的坚持,也就没有今天的呼研所。不过,没有经受过那个年代洗礼的人,很难明白个中滋味。
慢支炎小组草创时期,百废待兴。钟南山继续发扬“十项全能”的精神,恰如其分地把自己定位为“万能”、“百搭”,善于揳位而上。这时,他比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正好大派用场。
搞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实验数据首先重视的是肺功能。侯恕在慢性支气管炎小组时,就在仓库里发掘出那台陈年报废的“老爷”肺功能计,它基本上能得出肺通气功能的数据。当要进一步了解病人的血氧含量及血二氧化碳分压的资料时,就必须增加设备。当时世界上已使用自动微量血气分析计,方便、准确,但必须进口,且价格惊人,中国只有寥寥数台。钟南山他们虽然胸怀大志,想着有朝一日,那么高级的东西必会为我所用,但目前远水不救近火。
1973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召开在即。他们这初生的小组必须拿出有分量的论文,才能跻身全国科研前列。那时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就很难谈得上研究的突破,他们亟须做血气分析。根据线索,他们又在仓库找出一台已经不能开动的血氧饱和度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