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逝世一年多了,每逢想起她,我常常会想起奥登悼念叶芝的伟大诗篇中那个令人惊诧的句子——那几个字既概括了艺术成就有时可以带来的小小不朽,同时又是如此异乎寻常地暗示消亡。奥登写道,叶芝死了之后,就立即“变成他自己的仰慕者”。
亲爱者、仰慕者、诋毁者、著作、工作: 暂且不去计较很快就会被扭曲或至少被修饰过的回忆录,暂且不去计较很快就会被分散掉或派发掉的财产,暂且不去计较图书馆、档案馆、录音、录像和照片——显然,一个人的一生所能遗留下来的,不外乎就是这些,不管在世时活得多好、多和善,不管在世时有多大成就。
我知道很多作家,他们尽其所能,在面对必死性时,至少以这样一种幻想安慰自己,即他们的著作将会活得比他们更长久,以及活得比他们的亲爱者——这些亲爱者会在他们余生信守记忆,不管这余生还有多少——更长久。母亲就是这样的作家,写作时用一只想像的眼睛盯着后代。我应补充说,由于她对消亡怀着纯粹的恐惧——哪怕是在她临终时痛苦的最后日子,她也毫不含糊,毫不接受——作品活得比作者更长久这个想法并非只带来些许安慰,而是根本没有安慰可言。她不想离开。我不敢说我对她躺着等死时的所感所想了解有多深——三个月内相继躺在两个医院病房的两张病床上,身体几乎变成一个巨大的痛处——但这至少是我可以确定的。
我还能说什么?就个人而言,当然有很多可说,但我不打算这样做。因此,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也成为一个仰慕者而不是儿子,介绍她这本最后的随笔集。这本随笔集大部分是她在世时亲自挑选和整理的。要是她能从血癌中获得哪怕些许的延长生命的缓解,我敢说她还会对这本书作出补充,修改这些文章(她从来没有出版过一本不做这些功夫的书),并且毫无疑问还会作些删节。她对自己的著作极度自豪,同时无比苛刻。但是这类修改需由她自己来做,肯定不是由我这个仰慕者来做。未来几年还会有苏珊·桑塔格的其他著作出版——日记、书信、未结集的文章——而它们将由我和另一些人来整理。但不是在这里,不是现在。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有可能了解并充分按照她的意思来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