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春,SS应北越政府之邀,作为美国反战积极分子代表团成员,访问北越两周(5月3日—17日)——此行引起了广泛争议,也为她同年出版的《河内之行》一书奠定了基础。通常,这些笔记要么是东道主告诉她的事情的文字记录(我没有找到SS对听到的东西所做的评注,不管是肯定还是质疑;这些笔记本更像是一个记者的,而非一个评论家的),要么是日程安排,以及,SS几乎永远如此,她对访问的地方做依据事实和历史的评注,同时还列了越语单词表及其英语意思。因此,我只选了些代表性条目编录在这里,而完整地引用我能够找到的那个更带有回顾性的、质疑的和分析的条目。的确,该条目在某种意义上比任何其他条目,而且至少在我看来,也比《河内之行》都更有自我意识。]
[未标明日期,5月,但很可能是5月5日或6日在河内。]
文化差异是最难懂、最难克服的东西。“moeurs”[“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的差异。(有多少是亚洲的,又有多少是越南特有的,我在第一次亚洲之行中当然分辨不出来。)对待客人、陌生人、外国人、敌人的不同方式。与语言不同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因为一个事实而变得复杂,即我说的已经慢下来而且简化了的话是由一个翻译转达出去的,不然,如果我对他们说英语,那我们就是在说儿语。
此外,还有一难,即被降为孩子的状态:被安排好,被带到这里带到那里,有人向你解释,有人为你担忧,对你呵护有加,让你身处监管之下。我们一个个成了孩子——更加令人恼火的是,一群孩子。他们是我们的保姆,我们的老师。我努力去发现他们每个人之间的不同(莺、贤、范、全),我担心他们看不出我有什么不同或者特别。我感觉我自己一直试图讨好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得到班上的最高分。我以一个聪明、彬彬有礼、愿意配合、容易辨认的样子出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