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葵
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公正最权威的评判者,它总是无情地淘尽那些污泥而留下金砂。
张洁同志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发表已有十六七年了。作品荣获了我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并先后被德、英、法、俄、美、巴西、西班牙和北欧的荷兰等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早已有了定论,可是今天的读者大概很难体会光年同志《序言》开头的喟叹“改革难,写改革也难”的真正含意了,更不了解他所说的,小说“发表后立即引起争论,成为首都文坛上(还不只是文坛上)一个惹人注目的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一时胜负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当年责难、批判小说的某些人,有的已经引退,有的已经作古,似乎旧案可以不必再提。考虑到这毕竟涉及当年某些领导,好像有点犯忌,恐怕现在也未必就是公开谈论的恰当时候。但即使现在仍然不说,日后也会引起一些读者的猜测和考证,总会有再提起的时候。这里就算为当代文学史提供一点资料,而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不是当事人,不能说清这“惹人注目的事件”的全部。张洁有一次曾感叹说,要详细说它,恐怕又能写出一部《沉重的翅膀》那样的小说来。我只能就自己接触到的事,提供一些当年文坛的旧事。
一
先说点创作的背景资料。张洁是一九七八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的。小说一发表,就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她也从此开始了专业创作的道路。这篇小说与随后发表的《谁生活得更美好》和《条件尚未成熟》,接连三次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创了“三连冠”的纪录。她那时的短篇《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散文《挖荠菜》《捡麦穗》等,都是被传诵一时的作品。有位评论家说:“她具有真正艺术家的气质,仿佛一出世就成熟了”,我很赞成这个说法。张洁早期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对感情世界和伦理道德的探索。那种对纯情的渴望和执着,对美好遭到毁灭的愤慨以及在表达时所伴随的温馨中的悲凉和明丽下的忧郁,构成了她作品特有的细腻委婉、典雅精致和出颖脱俗的艺术风采。另外,当时评论界也有对她创作提出更高要求的意见,如“深刻细致,但也要宽阔”,希望她的作品更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时代呼声。似乎作为回应,张洁一九八○年创作了揭露党内不正之风的短篇小说《场》,显示了她创作新的开拓和转折。接着张洁以丰富的社会经济知识,并调动了自己长期的生活积累,满怀激情,用四个月时间,于一九八一年春写出了这部挟风带火反映改革的力作《沉重的翅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