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胡适在中国公学的学习成绩是很差的。有一成绩单发表在《神州日报》上,名为《中国公学年终试验成绩表》。该成绩单首列胡适该班21位同学的成绩,其中,朱经等2人为最优等,一位任姓同学等4人稍次,为优等,接下来有6位同学为中等,5位同学为下等,未及格的同学只有胡适等3人。在这不及格的三人中,胡适位于中间,也就是说在该班21位同学中,胡适成绩为倒数第二。这则成绩单说明,胡适当时在功课方面,并没有太用心,学业之外的活动可能花费了他更多的时间。
这些情形正契合他在回忆中所讲的:“在中国公学住了两年多,在功课上的进步不算怎样快,但我却在课外学得了几件东西??”胡适这里所说的学得的东西,包括学会了普通话、认识了许多年龄比他大的朋友,学会了做中国诗词,学会了做白话文,这是胡适日后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暴得大名”的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在中国公学的学习经历,对胡适的影响是及其深刻的,如他后来所说:“我若不进中公,后来的发展方向当不同。”
新公学解散。胡适不愿回老公学去。家里的经济状况又一年不如一年,上海的店铺已经转让给别人抵了债,兄弟分了家,母亲靠他赡养。他哪能回家去?只好仍寄居上海,想寻一个吃饭养家的差事。
是因为“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吗?还是因为从小就受“即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的禁锢,要放纵一次自己?或者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其他因素,总之,这一时期,发生在年轻胡适身上的事情,是很值得深思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