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方叔其实是个很能干的人,为官以来,素有能吏的名声,要不然,也当不上万人窥视的参知政事。
只用了两天,他就做好了去襄阳的所有准备,操舟扬帆,顺着浩荡的长江水,逆流上襄樊。
消息是遮掩不住的,还没等他到襄阳与贾似道见面,朝廷要和蒙古国议和的消息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一份不知道从何处流传出来的议和草案,也随之四处传播。
草案上几乎条条滴血的要求,令不少人拍案而起,怒骂狂喝,斥责朝廷丧权辱国,一些文人聚集的地方口水四溅言辞激烈,上表反对的折子如雨后春笋,一茬一茬的冒出来,递到中书门下案头的折子堆得犹如山高,左右二相连门都不敢出,堵在门口的贡生们天天在外面拦路。
也有很多人跳出来反驳,述说时局的危急,为担任议和使臣的谢方叔洗地,赞扬他能为人所不敢为,不愧是朝廷栋梁,理当嘉奖。
一时间,主和与主战的两派唾液横飞,隔空互骂,从庙堂到民间一片争吵,大宋人心惶惶,就连市井贩夫走卒,都在议论这桩议和的大事。
破解这场乱局的,还是谢方叔。
他的能干再一次体现出来,到了襄阳的第二天,他就代表宋廷,签订了议和条约,速度快得惊人。
和约一定,一切都偃旗息鼓了,争论不压而止,木已成舟,闹也没有用了。
长孙弘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实际上字都签了。
皇城司的密报从临安送过来,还附上了和约的正式文本抄件。
他把所有的部下都召集过来,将密报摊在桌子上。
“朝廷答应了?”那陀智难以置信,他站在厅中,瞪着大眼问:“怎么会答应?兴元府被我们夺回来了,陇右蒙古人连兵都被杀尽了,形势一片大好,怎么会答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