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士气、凝聚力、战斗意志这些无形的要素,是否足以动摇现实的战场?
在可以取代人类走上战场赴死的机器、生体兵器出现之前,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一直是“是的”、“Yes”、“Oui(法语的yes)“、“Ja(德语的yes)”。
毕竟无论手里的家伙是好是坏,操作武器的是有个人意志和感情存在的人类,不是按照指令和逻辑分析战况、射杀目标的机器。通常仅仅是概念的“意志”、“士气”直接作用于操作武器的人,这些无形的要素也因此几乎总是比物质要素更加重要。特别是战场这种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发挥到最大极限的特殊环境里,精神要素常常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状况。这也是近现代军队力求通过队列训练(养成自动服从精神)、演讲、军歌和军旗(激发荣誉感)、军服和日常作业、奖惩措施等来养成那些无形的素质——士气、整体纪律性、部队凝聚力——这些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又无法测定的素质。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过度强调“精神战力”之嫌,完全和查理曼王家陆军成为一丘之貉的质疑。诚然,有时候精神力量能帮助部队克服物质上的困难,可认为光凭士气便能克敌制胜、无往不利,那就未免太天真幼稚了。但无视精神要素对战争的影响同样不切实际。
战争胜负取决于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拿破仑一世的格言大部分时候都通用。
要知道向来以“贪生怕死”、“没有高科技就打不了仗”面目出现的美军,早在南北战争中就让打了几千年仗的欧洲前辈惊叹“美国人自相残杀竟然可以如此残忍”。在著名的中途岛海战中,美国舰载机飞行员在缺乏返程燃料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前飞,直至击沉南云机动部队主力为止。而此时的美军在技术装备上并不占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