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宁霜轻咳一声,“你上手吧,我在边上跟着看就行。”
吴夺也没再让,上手看了起来。
胎釉结合处看着确实问题不大,底款的刻工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问题,确实也就是在釉色上勉强有点儿。
实际上,历史上明清两朝烧制黄釉瓷器,釉色的变化和区分,并不是很大,最起码不如红、蓝、青釉那么明显。
但差别总是有的,而且华夏古代的文人墨客又喜欢“命名”,所以,出现了很多的黄釉“名称”。
比如鸡油黄、鱼子黄、鳝鱼黄、蜜蜡黄、鹅黄、蛋黄······多达数十种。
这个颜色的深浅和变化,有很多主观上的东西,分出那么多种,对某一种来说,很容易出现莫衷一是的效果。
不过,简单地区分,那还是可以的。
这件黄釉仿犀角杯的釉色,它肯定不是那种明亮的鸡油黄,也不是偏深的鳝鱼黄,它属于淡黄。
清代康熙以后,淡黄是最流行的黄釉的釉色。
也被称之为蛋黄。
蛋黄也有深浅区别,叫法很形象,深一些的叫熟蛋黄,浅一些叫生蛋黄。最浅的,有人称之为柠檬黄。
宁元祺说和倭国春拍上的嘉庆黄釉不一样,并不像“熟蛋黄”、“生蛋黄”、“柠檬黄”区别那么容易,因为两者都应该属于“生蛋黄”。
吴夺仔细审视,还真发现了一点儿东西;罗宇泽拿来的这件,淡黄釉色之中,微微能看出粉感。
这东西不真。
这是吴夺的感觉。
但感觉不能成为鉴定依据。
吴夺的“发挥”也就能到这一步了,接着便只能靠“听”进一步确证。
吴夺听完之后,轻轻将这件黄釉仿犀角杯放下,又看了看宁霜。
宁霜笑了笑,“我看不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