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军事是以经济为底气的,现代国家经济的强大与否,与工业能力息息相关。即使德国用借鸡生蛋的方式在中国保有其最先进的武器研发,没有强大的军工能力,单靠几件先进的武器而不是成千上万件成规模的武器是成为不了大国的。
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啊。
由于一战并非在德国境内进行,所以即使战败,它还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有素质的工人队伍,关键是其国内上下普遍对战败及巨额的赔款憋着一口气,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有复辟的风险。
当德国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已无力偿还协约国的赔款时,英、法等在德赔款问题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了:法国坚持要钱的,英国怕把德国逼急了倒向苏联一边。
当时法国主张竭力削弱德国,甚至让德国一蹶不振最好,以增强自身实力,与英国争夺欧洲霸权。巴黎和会后,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就说:“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在其内部也有“烧毁柏林、吊死对方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土地”的叫嚣。
英国为防止法实力过于膨胀,坚持一直以来的势力均衡策略,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以牵制法国。
美国的企图与英国基本相似,都是不愿意看见法国的强大,因此默许德国崛起。
德国的政界对此心知肚明。中德之间如此密切的军事互动,想让外界一点消息都不知道根本不可能,只是牵扯面很广,而人民军加强陆军的作法并没有扯疼一贯重视海军的英国的眼睛。
英国不说,法国说了也不管用,此外他们都不愿意中国因此而倒向苏联的怀抱,所以对此半睁着眼。
战胜国之所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德国的工业能力,是因为英法意等国还想着从一个经济没有破产的德国获得战争赔款,一个处在欧洲腹心、贫困潦倒的德国可不是周边国家的福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