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佬们大多都是年少成名,因为他们在年轻时即十分了得,展露了相当的才华。
程颐与兄长一并师从濂溪先生周敦颐,邵雍,跟随名师自也有了高于常人的知识和眼界。
十八岁时来京师,他即作了一件事,以学生的身份上书天子,恳请废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
此疏当然是没有得到天子重视,不过可见程颐的志向。
后来程颐入了太学,拜入胡瑗门下。
当时胡瑗出了一个题目,颜子所好何学之论。
程颐在文章里云。
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而力行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
此文得到了胡瑗的赞赏。
儒学原先就是出世之学,但明诚一说提及,儒学也转入了儒学‘明心见性’之说。
章越听到这些也明白为何自己以大学‘正心诚意’之说,会得到胡瑗的赞赏。
原来这是时代在召唤我们。
当然此说遭到很多人的抨击,正如后世的人批评理学的原因一样,认为理学近似于佛老。将儒家好好一个入世之学,变成了出世之学,这是孔子原来的意思吗?
但问题来了?为何理学会得到这么多儒家大佬的支持。
儒家是入世之学,但人都要知道些出世之学,用此寻求心灵的安慰。普通老百姓可以寻找宗教的需要,但士大夫呢?岂不闻子不语怪力乱神。
儒学放弃出世之学的后果是什么?失去了‘市场’。
一个学说哪怕说得再好,但首先必须保证生存下来。
所以理学即承担了为儒学更新补丁的任务,哪怕有些瑕疵,但也唯有留给后来人解决了。一代人只为一代事。
如果不更新的后果是什么?儒学只余空喊口号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