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四月十八日,牟文绶与刘良佐率领官军在挂车河击败义军,张献忠向南奔走湖广,安庆之围旋解。
与此同时,身处紫禁城的崇祯帝也没有闲着,他再次在乾清宫中召见了兵部尚书杨嗣昌。
杨嗣昌才华横溢,机敏便捷,对历史掌故了如指掌,每每面圣之时皆能思如泉涌,侃侃而谈,与前任兵部尚书张凤翼的呆滞木讷迥然不同,故而崇祯帝对其几乎言听计从。
待杨嗣昌礼毕起身,崇祯帝让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搬来了一张几凳。皇上赐座,杨嗣昌不禁受宠若惊,赶忙再次磕头谢恩,然后小心翼翼地坐到几凳上,身体前倾,只坐了半个屁股。
“当今天下,建奴袭扰于外,流寇祸乱于内,国家危难,不知爱卿有何破局良策,尽可知无不言。”崇祯帝忧心忡忡地询问道。
“陛下,微臣心中有个构想,不过尚不成熟……”杨嗣昌欲言又止。
崇祯帝眼睛一亮,满脸期许地说道:“卿但说无妨,今日这里只有你我,没有君臣。”
见皇帝都这般说了,杨嗣昌也便壮足了胆,向崇祯帝说起了自己构思已久的作战方略。
在他看来这天下,好比人的躯体,京师是头脑,辽东是四肢,中原是腹心,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四肢,流寇祸乱于腹心。外患虽然乘之甚急,然而内忧更不能忽视,如果听任腹心流毒,脏腑溃痈,徒有完好的四肢又有何用?
这话说到了崇祯帝的心坎里,忙让杨嗣昌继续往下说。
见皇帝兴趣盎然,杨嗣昌乘机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认为不妨先与关外清廷议和,然后一鼓作气剿灭流寇。为达到这一目的地,必须增兵十二万,其中步兵七万四千人,骑兵三万六千人,并通过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四个途径,增饷二百八十万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