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内篇·大宗师》里的一句话。世间的感情不过两种,相濡以沫或者相忘于江湖。我们都被鱼相濡以沫的情谊所感动,但是在庄子看来,鱼在绝境中的相濡以沫,远远不如各自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畅泳,两两相忘于江湖。
战国时代的散文如一朵艳丽的奇葩,开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这一时期由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很多,而且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所以文化思想异常活跃,“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战国散文,虽然注重理论性,有很多论辩,但是由于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充满生活和时代的气息,所以读起来却并不枯燥。
战国时代的散文主要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这两大类。诸子散文一般以论述为主,这一时期成书的主要有《孟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等;而历史散文则主要是以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就是《战国策》。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也是诸子散文的代表。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庄子著书10万余言。但是现今流行的《庄子》仅有33篇,6.5万多字,可能是后来散佚了一部分。现存的《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以前普遍认为整本书都是庄子所著,从宋代起,人们开始怀疑这个问题,并且普遍开始认为仅内篇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和杂篇都是后人写的。但外篇和杂篇在思想和文风上与内篇基本一致,除了《杂篇·说剑》有点像纵横家写的以外,其余篇目均与庄子思想统一。庄子为人想象力丰富,文笔优美,具有很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文概》中形容庄子为“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利用手中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他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融入到这些故事之中,借主人公之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