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第1239章深层矛盾
朝野关于马场的争论中,赵昺发现其中的论点最终都会归于一点,就是‘与民争地’,而什么徒耗国孥、增民间负担等等理由皆是为此做铺垫的,反正就是要改变当前的土地政策,不抑制买卖,恢复祖制。总之就是反对沿用自琼州时开始实施的留取官田的做法,而是将土地推向市场。
当前的土地政策是当初进入琼州,赵昺为了解决粮食自给和财政困难制定的,将原有荒废的官田和弃荒的民田皆化为官有,然后通过优惠政策召集流民耕种,朝廷收取分成地租来获得固定的收入。后来收复江南后,他延续了这种做法,将没收蒙古人侵占的、汉奸及叛官的田地,除部分分配给失地百姓外,余者皆划为官田,以同样的政策交给流民耕种,以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短缺和得到稳定的军粮来源。
这项土地政策为解决如何在琼州立足和进入江南初期财政困难及此次北伐军费问题,效果可以说是十分显著的。所以赵昺在处理新收取的两淮等地区依然延续了此项土地政策,实施‘均田制’实现人人有其田,并将大量荒弃的土地依然划为官田。
赵昺在梳理了上疏者名单,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为积极的人除了朝廷官员外,所谓的百姓就是在乡士绅及士子们。而普通百姓对土地先行政策并没有意见,据事务局的反应还是十分拥护的,显然在这场争论中他们都是被代表的。由此及彼,他恍然大悟,明白自己这是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了。
大家都知道古代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对一个统治着农耕文明的中央集权官僚体系而言,保障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基层生产者不至于“亡逃山林,转为盗贼”,无疑是生死攸关、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哪个王朝忽略了它,哪个王朝就等于在找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