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陆林北重新查看毛空山的微电脑,有了明确目标之后,脉络变得清晰许多,即便如此,他仍然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才找出那些散落在各处的信息片段。
这些信息无关技术方面的机密,大都是地球核战争期间,各处监测到的核爆炸数据,其中一些非常详细,也非常的枯燥,陆林北之前看到时,全都扫一眼略过,现在才明白,它们具有重要价值。
他又上网搜索相关文章,对这些数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从地球毁灭以来,“核能”成为一个令人恐怖的词汇,每当有人提起它时,只需要一句话就能结束讨论:“你想再来一次文明毁灭吗?”
可是核能毕竟有它极具吸引力的一面,尤其是对某些科学家来说,核能带有终极性质,在它之前,所有能源都是过渡,包括光能,所以一些机构仍在进行相关研究,整个过程受到严格监控,重中之重是不被允许进行实验。
三百年来,人类的核能研究完全依赖计算机模拟,进展缓慢,最重要的是,没人能够保证技术的可靠性。
这是一场大型的兵棋推演,持续多年,每多走一步,准确率就会下降一分,时至今日,参与者都明白,准确率已经下降到这种地步:继续研究,积累的错误超出科学所能允许的最大偏差,研究变成了想象,价值无限趋近于零;就此中止,此前的心血与付出全都付之东流。
三百年前的地球发射了大量核导弹,一部分是进攻性武器,它们在第一轮战斗中完美发挥了作用,将人类消灭殆尽,还有一部分是所谓的报复性武器,即便是没有了主人,甚至没有了国家,它们仍然按原计划飞向目标,无需后方的指挥,也不依赖卫星的指引,或是借助星光导航,或是严格按照抛物线的轨迹行进,将人类的最后一点希望消灭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