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数封大伯的信件。每封家书,大伯都以“亲爱的锦祥胞弟”开头。父亲是极为细心的人,重要信件常会先打草稿,有些草稿会随回信一起存留,这就使得父亲自己的文字也保留下一些,“敬爱的尔文胞兄”,是父亲对大伯一以贯之的尊称。
父亲生长在上海浦东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奶奶一辈子生育过六男六女,这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十二个子女存活下来八个,大伯和父亲是仅存的两个男孩,自然备受呵护。大伯年长父亲五岁,让长子成才是那个年代整个家族的梦想,在乡下务农的爷爷奶奶勉力培养大伯读至大学毕业,相当不易。待大伯能在社会立足,父亲的读书费用便全由大伯负担。可惜由于战乱,父亲未能读完大学就被迫辍学。
大伯并未辜负长辈期待,成为颇有成就的建筑设计师,在2003年致父亲的家书中,他这样表述自己的人生观:“在基点之上人分三类,一般努力,比较努力,很努力。”大伯显然把自己归于“很努力”的那种。他说:“我自幼树立正确人生观,在每个环节上都是努力争取做得完胜,这是能在一生工作上基本成功的所在。”大伯本名锦堂,大学毕业后考取一家法国人开办的建筑师事务所并出国工作,在国外时为交往方便,改名尔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伯“思念家人父母,毅然回国”(大伯家书)。解放后进入华东设计院直到退休。他的“最后两个设计作品是苏州南林宾馆和上海南京路海仓宾馆,都得到了好评”(大伯家书)。
父亲早期跟随大伯工作历练,在日记中用“恩情难忘,终身铭记”八个字形容胞兄的照顾和培养。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开始独自一人到北京工作,不久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受人诬陷被打成“老虎”,关押在一处荒弃的校园,日夜审讯,强令交代“贪污罪行”。一夜,刚刚结束审讯,忽又从床上提起,一队“老虎”用绳子捆好被人押到室外,在漆黑夜色中游走,说是要上“刑场”。惊慌的一队人被牵着转了近两小时,魂飞魄散之后再被押回。年轻的父亲此前一直在大伯的羽翼保护下,何曾遭遇如此险恶?消息传到上海家中,母亲正带着年幼的子女,急切中跑到大伯那里讨主意。大伯二话不说,当即让大伯母将她的金银首饰全数拿出,说救弟弟要紧,有天大的事等人出来再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